【热点概述】
北京时间6月12日凌晨,因疫情延期的2020欧洲杯在意大利罗马正式拉开帷幕。据预测,欧洲杯将覆盖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全球预计将有50亿人次的电视观众观看这51场比赛。
【热点分析】
1、狂欢理论
狂欢理论由巴赫金提出,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“狂欢精神”,其认为“狂欢精神”主要体现在狂欢的全民性、仪式性和颠覆性。
欧洲杯开赛以来,微博热搜屡屡不断,埃尔克森球场突遭疾病、C罗连创纪录,葡萄牙淘汰出局、意大利闯入淘汰等等事件都掀起了观众连夜的狂欢浪潮。同时多地陆续开展了欧洲杯狂欢夜等活动,并且通过短视频进行宣传和传播。很多自媒体撰写欧洲杯的相关文章,也在不断调动受众参与到这场狂欢之中。
2、媒介事件
媒介事件是指经过某组织团体有计划、有目的的策划并执行,以大众媒体为媒介和渠道,向受众进行有目的传播的事件及其过程。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.卡茨在《媒介事件》中定义的“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,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”。
此次欧洲杯开赛以来,便获得了受众的注意,并且欧洲杯的转播突破空间界限,使观众直接参与到事件的进程中,媒体的策划以及电视节目参与,也使得欧洲杯在转播过程中不断就产生“知名度”。
【热点评论】
1、一场足球赛,一次突发事件,让我们看到了体育在争输赢的背后,还有高贵的生命,还有蕴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真善美。——红辣椒评论
2、 在足球比赛中,从没有固定的程序,总会有意外和乌龙发生,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感,才是足球的魅力所在。人生,也是如此。——新京报评论
狂欢理论、媒介事件、议程设置、舆论
【热点概述】
6月7日,全国1078万考生,走进各地的40余万个考场,开始经历自己人生中或许最重要的一个时刻——高考。同时,高考题目,高考作文等等议题也在这两天屡占热搜。
【热点分析】
1、传播的仪式观
1975年詹姆斯·凯瑞在《传播的文化研究取向》中,正式提出了“传播是仪式”的观点,他认为,传播不只是智力信息的传递,更是一种“以团体或共同体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。在微博热搜#高考作文#这个话题中,有许多网友参与其中,纷纷表达自己对高考回忆与认同,在网络话题这个圈层中,网民们仪式性地表达联结了不同年代“高考生”的“集体记忆”与“集体情感”。
2、集体记忆
哈布瓦赫在1925年提出集体记忆概念,集体记忆是一种以象征符号或某种具有精神涵义的,附着于并强加在这种物质现实之上的为群体共享的东西。高考的集体记忆的构成媒体和个人都是推动者,一方面媒体在高考期间进行议题设置,发布对于高考中发生的暖心新闻、固定话题报道等等,另一方面网民们也通过网络这个舞台,来表达自己的情感,将自己的个人回忆进行分享,许许多多个人回忆的累积使许多网民获得了共情,构建了集体回忆。
【热点评论】
1、高考不仅是独特的个人记忆,它也刻印着国家前行的足迹,对于全社会来说,高考是民生大事,是一年又一年的陪伴与见证。——人民日报评论
2、“瓜熟蒂落、羽翼丰满,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;但对我们而言,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……”是的,真正的长成更是心态的成熟、精神的成熟、人生观的成熟。——澎湃新闻评论
【考察方向】
传播的仪式观、议程设置、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、情感传播
【热点概述】
蜜雪冰城的b站账号“蜜雪冰城官方站”在6月3日和5日分别发布了《蜜雪冰城主题曲MV》和《蜜雪冰城主题曲MV中英双语版》两个视频。蜜雪冰城主题曲一度冲上微博热搜。
【热点分析】
1、病毒式营销
病毒式营销是利用公众的积极性和人际网络,让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,营销信息被快速复制传向数以万计、数以百万计的受众,它能够像病毒一样深入人脑,快速复制,广泛传播,将信息短时间内传向更多的受众。病毒营销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营销方法。
蜜雪冰场官方把视频上传至B站,B站平台所具有的高效、匿名、交互等特点也为这种病毒式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,使受众可以自发地二次创作、改编、玩梗,制作鬼畜的画面和表情包。另一方面,蜜雪冰城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和大规模的病毒式传播,也在试图打破人们对它现有的种种标签和不同消费阶层之间的壁垒。
2、亚文化
亚文化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,是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、局部的文化现象,是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,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。
蜜雪冰城的主题曲是借助B站这个平台进行传播,B站作为青年文化创作、分享社区,蕴含着强大的亚文化基因,是年轻人休闲娱乐、情感宣泄的重要聚集地,蜜雪冰城在B站发布主题曲,本身就是选择了一个开放的平台,这里的弹幕文化、表情包、鬼畜都为蜜雪冰城跨圈提供了绝佳环境。
【热点评论】
平民低价”策略也可能是把双刃剑,破圈传播的同时或许伴随公众对品牌认知的固化。希望“蜜雪冰城们”在做好营销的同时,更要做好食品卫生。而原材料更为优质健康的奶茶,应该是各路品牌们未来的方向。如此,大家在喝着营养醇厚的奶茶时,才能真正地唱出“甜蜜蜜”。——红星评论
【考察方向】
亚文化、迷因、文本盗猎、UGC、参与式文化、狂欢理论
【热点概述】
近日,南京大学的一组招生宣传海报因被质疑有物化女性嫌疑,在宣传图片中,该校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别举着带有描述该大学特征的宣传语。在一张图片中,一位女学生手持的宣传语——“你想不想让我成为你的青春”,引发网友广泛讨论。
【热点分析】
1、眼球效应
“眼球效应”是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方法造成醒目、轰动的效果,以便把别人的目光吸引过来,引起人们的注意,以此来宣传自己,推广自己,从而达到某种目的。每年的招生季,各大高校为了招生都会花费大量心思,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,呼吁更多的学生来报考,纷纷做出一些吸引人们眼球的事情。
2、性别议题
物化女性,是指把女性当做物品来看待而不是当做人来看待的一种态度,也就是指单纯以物质上的指标来评价好坏。随着女性意识觉醒,人们对于男女平权的追求更加迫切。前段时间,网易hr女性招聘事件折腾掀起舆论旋风,女性被物化这个话题多次活跃在网络视野中。
不管高校是不是在故意物化女性,都应该知道任何宣传语都应该建立在“尊重”的基础上,“貌美”女同学不该作为报考的“招牌”和“噱头”。每一所高校,无论在招生还是其他宣传中,都不应该忽略女性的感受。
【热点评论】
1、此次风波,也提醒各大高校在接下来的招生宣传中注意,“流量密码”虽好用,但也要把握边界,否则就会引起大众的反感。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宣传的作用,反而为学校招了黑。
2、少一些噱头,多一些真诚,不要沦为娱乐的附庸,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让人打心底里欣赏的宣传,而非哗众取宠、消费人格的快消品。——红辣椒评论
【考察方向】
宣传、舆论、性别偏见
往期新传考研干货内容分享:(如果觉得有帮助,欢迎【关注】本账号,有关新传考研的干货内容将会持续更新~)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384400924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384399020